无障碍
浏览
无障碍浏览
党建工作
>
>
>
重新审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方向

党建工作

左侧联系栏

发布时间:2020-09-07 11:53:44

联系我们

中国动漫集团

电话: 010-52513189
传真: 010-52513190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人民日报印刷厂综合业务楼1号楼6层

重新审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方向

  • 分类:学习交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3-02 22:50
  • 访问量: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浓缩了近五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在报告的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专门提到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具体部署: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报告内容全面丰富,言简意赅,我仅就所从事的艺术品经营角度谈谈学习体会:

一、美好生活的精神内涵

本次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对沿袭了30多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重大调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次报告调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为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方向。

从政策层面看,“美好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其更大程度对应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上的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如果冠之“美好生活”就更大程度上凸显了精神享受的内涵,要求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应该紧紧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从市场层面看,中国经济总量达到80万亿元,在十三五时期,中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必然会催生更大的文化市场。按照十九大报告所描绘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后前十五年的图景中,“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一图景也正是有利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既拉动消费增长,也促进消费升级。特别是随着中等收入人群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讲求“生活品质”、崇尚“生活美学”,提倡高附加值的产品和高度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观,拒绝规模化的批量生产。伴随着高文化附加值产品的涌现,匠人精神、私人定制、品质生活、艺术生活、差异情趣、品位追求都体现在对文化艺术作品及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正视新时代的需求变化。

按我们所理解的文化事业(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是指向大众提供基本的、无差别的、均等的文化产品及服务;而文化产业是面向差异化、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时尚化方向提供文化产品与服务,因此,文化产业及文化市场在新的时期将是解决这一时期主要矛盾的使命主要承担者。必须意识到主要使命是要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

二、艺术品市场应如何定位

(一)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摆正社会效益的位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把文化放到了兴国强国的高度,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加到30254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3.48%提高到4.07%。按照十九大“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要求,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双效统一”,是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文化产业提供精神产品,应该有品质、有品位,应体现精神价值和“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艺术品行业要有高度的自觉意识,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经营者,都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艺术新辉煌。

(二)寻求新的市场方向

艺术品市场有三个层面,一是艺术品消费市场;二是艺术品收藏市场;三是艺术品投资市场。经营者要充分把握新时代市场需求的变化,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艺术品消费市场是美好生活需求激发的最大市场,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是在处于冷清的状况,这与原来的收入水平、艺术教育、国家政策导向、消费习惯、社会消费导向都有密切关系,但我们要看到,艺术生活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强烈需求,艺术品行业工作者要把艺术品消费市场看做主要市场,注重生活艺术化的趋势要求,让艺术品生活化,提供丰富多元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品,不仅仅把艺术品当做纯粹的装饰性造型品,要让与生活相关的产品、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赋予文化艺术的内涵,最大限度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将是一个具有无穷潜力的巨大市场。

艺术品收藏市场,是大众美好生活的更直接表现,中国现有近两亿收藏人群,他们的收藏品丰富多彩,都体现了收藏爱好者对美好生活的珍稀,对文化兴趣的张扬,对经典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未来的收藏人群将会急剧放大,这也是艺术品市场的机遇,也是全国文化艺术鉴赏水平的质化提升。

艺术品投资市场是一个另类的财富经营市场,艺术品投资具有其他类投资不同的特征,不仅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也是中华文化艺术财富的外在表现,投资有风险,但艺术品投资从历史的角度看,风险极小,他是彰显一个国家艺术财富的重要窗口。但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稳定发展的艺术品市场,一定是以艺术品消费市场为基础的,过度开发艺术品投资市场,忽略消费市场,整个艺术品市场必然是风雨飘摇的市场,是一个脆弱的市场,一个空中楼阁式的市场。

(三)艺术品市场体系的建设

中国艺术品市场目前还是一个自发性市场,市场体系尚未成熟,政府还应支持和培育一个健康的市场体系,无论是法规建设、政策指导、行业协会、市场机制、基础支撑体系、诚信体系、推出机制、鉴定服务、评估服务、档案建设、优胜劣汰规则都亟待完善。

未来,艺术品行业还要深入研究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优化供给结构,创新文化业态,提升文化内涵和产品质量,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传播文化艺术,才能解决好艺术品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习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  胡月明

2017年11月21日   

相关下载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Copyright 2020 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38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217